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

祝大家 喜氣羊羊!


祝大家  喜氣羊羊!
(攝於長河書局)

#3 長河書局


書店#3
長河書局(Great River Book Co.)
創辦人:林恩河(Lim Earn Hoe)
創辦時間:1979年
地址:Blk 231 Bain Street, #01-61 Bras Basah Complex, Singapore 180231

周星衢基金会出版两刊物•为本地出版业留下印记




(编按)除了报界,过去的书店业者同时也扮演出版者的重要角色,例如周星衢的「世界书局」就曾推出风行一时的《世界儿童》,若说这本刊物影响了一代人,也不为过。

你有相关的阅读经验或想法可与我们分享吗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

星洲書局:恭賀新禧


有很多人都把「星洲書店」與「星洲書局」搞混了,你知道他們的背景嗎?有可以與我們分享的回憶與故事嗎?

【《南洋商报》,1928年1月3日,頁2】

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

星洲人士多喜運動不喜讀書 ‧ 尤不喜讀長篇文學書籍 ‧ 故書店當然不能多購文學書籍

(編按)週末在家,你讀書嗎?

書店的存活,與當地民眾讀不讀書,有必然的因果關係。縱使偶有新生,但新加坡的書店一家跟著一家熄燈(或轉型成為純粹的教科書與文具店),是不爭的事實。

有一篇近八十年前的新聞報導,指出「星洲人士不喜讀書,尤不喜讀長篇文學書籍」,是因為「星洲傍晚之時間甚短,晚間天氣又熱,故欲坐而讀書者,為數甚少」而且「星洲人士多喜運動」,因此「書店當然不能多購文學書籍」,否則就是「存書已多,不過添一死賬」。

如果怪罪天氣(「天氣又熱」),但我們現在已有冷氣;如果說偏愛運動(「多喜運動」),但運動與看書本就不相悖。作為一個讀書(或不讀書)的人,你又認為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?

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

#2 青年書局


書店#2
青年書局(The Youth Book Co.)
創辦人:陳孟哲(Chen Mong Chea)
創辦時間:1955年
地址:Blk 231 Bain Street, #01-27A Bras Basah Complex, Singapore 180231

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

百勝樓老了


前些年南下新加坡,偶然發現酒店轉角附近就是當年書店林立的百勝樓,匆匆閒逛,感覺場景不比當年的風光。這回重遊,看到門口換上新顏,是拍賣行,貼上徐悲鴻的複印畫作《眠》。

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

#1 勝友書局


書店#1 
勝友書局(Seng Yew Book Store)
創辦人:李元開(Lee Guan Khai)
創辦時間:1960年
地址:Blk 231 Bain Street, #01-17 Bras Basah Complex, Singapore 180231

华文书店 - 过去小坡的人文景观

新草根书室东主之一的林仁余先生“有一天经过......” (Source:林仁余)
(编按)新加坡早期的许多书店所在地,似乎有许多说法,诸如本地文史作家王振春先生就曾在其《记忆里的小坡》中提到“在密驼路(Middle Rd),有两间书店,一间在皇后酒楼同排,叫星洲书店,另一间在皇后酒楼的对面,是南大书店。” 然而,“星洲书店”似乎位于大坡大马路?今日有读者来信分享如下:

“桥北路
书店:百胜楼(书城)和酒店之前有商务印书馆、上海书局、友联书局;小路里有青年书局。百胜楼建成后好多书店集中于此。
戏院:奥迪安、光华。”

这里转贴吴庆辉先生的文章〈华文书店 - 过去小坡的人文景观〉,供大家参考。

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

书香味挥之不去


草根书室易主后,在文化气息浓厚的武吉巴梳路重
开张。(吴庆顺摄影)
【引言】荷兰摄影师雷尼尔·格瑞斯(Reinier Gerritsen)曾耗费3年时间,穿梭于纽约地铁,拍下乘客手握印刷书阅读的画面。

他深信这会是实体书最后的影像,将系列作品名为“最后之书”(The Last Book)。

确实,随着电子阅读器的兴起,人们似乎已将21世纪视为印刷书的末日,而书店也自然而然成了“陪葬品”。

近年来,无论是图书零售巨头博德斯(Borders),或是本土“书城”老字号,都陆续关门大吉或另起炉灶。

每每听闻书店倒闭,人们总以一种“在劫难逃”的口吻,讨论书店的衰亡。

书店真的成了夕阳行业吗?本土书商难道只是在苦撑一份没赚头的行业?

「草根」那一带

牛车水边缘的武吉巴梳路,我倒是常去,因为怡和轩俱乐部就在这条路上。有时去怡和轩开会,有时去那儿(朋友处)喝茶,有时带来宾去参观陈嘉庚基金建立的先贤馆。怡和轩,非同一般意义上的富人俱乐部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由陈嘉庚先生领导,成为海外华人反抗日本侵略的大本营。

自从草根书室转手,搬迁至武吉巴梳,我来这一带更勤了,一方面喜欢新草根的氛围,还有东主林仁余烘培的面包;另一方面,也去谈工作,希望我们的八方文化出版社和草根多多合作。华文书店和华文出版社是唇齿相依的关系,书店办得好,出版社当然就跟着好。很多人都认为新草根是新加坡的诚品,确实有这么点味道。一座城市的终极魅力,还是在于它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品牌。台北这座城市,我们可以一去再去,从不厌倦,就是因为它内涵丰富,一楼一店一餐一茶,皆可寻味。楼多高、宾馆多奢华、海水多蓝,这些固然重要,但若没有文化支撑,就显得虚恍。至今,我对马尔代夫、迪拜、深圳,提不起兴趣,宁可去一个相对贫穷落后有根有底的「老地方」。

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

馮蕉衣碑文應該不是郁達夫墨寶

拜讀《聯合早報》記者謝燕燕去年12月28日報道的《詩人馮蕉衣碑文出自郁達文手筆?》,個人認為馮蕉衣碑文出自郁達夫手筆的可能性不高。這幾個字的書體神韻秀逸,嚴守帖派的運筆和造型,不太像郁達夫的字體。

日本投降後的新加坡,要找到郁達夫的書法或題字,幾乎難上加難。他題寫匾額的星洲書店,曾是大坡牛車水的著名地標。20年前,當這座建築還沒被拆掉之時,我曾趕去拍照作記錄。兩年前,又看到郁達夫兩件作品的照片:一件是於丁丑年(1937年)元旦題贈廣洽法師,另一件是在1939年冬送給報社友人石蘊真。第一件現藏在廣洽紀念館內。

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

坚守老书店

曾經在新華書店工作的陳岳波,在退休後幫忙打理今古書畫店。除了偶爾有熟人上門買書聊天,大多時候就只有他一人守著一室書海。

網絡時代讓書本的知性世界面臨很大挑戰與考驗,76歲的陳岳波卻依然願意每天置身在堆積如山的書海裡,為有需要的顧客找書。

陳岳波堅守的書店,是已故友人饒力吉在1980年創辦的今古書畫店,書店已傳給饒力吉的一個兒子。曾經在新華書店工作的陳岳波,是在退休後幫忙打理今古。除了偶爾有熟人上門買書聊天,大多時候就只有他一人守著一室書海。

陳岳波去年中風,雖大致康復,但目前留在書店的時間相對少了。他通常只在平日下午1時至4時才到書店,朋友熟客要上書店來,可事先與他約好時間,免得撲空。

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

新加坡的Select書店


新加坡真是一個奇異的地方。從遊客、族群到建築、宗教、語言,處處呈現多樣的風格。就書店來說,一九九○年代開始,在最熱鬧的烏節路上出現了美國連鎖書店Borders,這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英語書店,陳設及布置與美國本地幾無兩樣。鄰近的義安城內,座落了日本的紀伊國屋書店,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書店,裡面容納了中文(包含簡體與繁體)、日文、英文及少數的德文、法文,是世界少見的景觀。這裡也有一位作家英培安開設了專營中文圖書,而且以人文書籍為主的草根書室,十一年來,這是新加坡人瞭解台灣文學與思想的最重要地方,近年來才陸續增加少量的簡體版的圖書。
 
Copyright 2009 書寫 x 橋北路. Powered by Blogge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 by Deluxe Templates. WP by Masterplan